历史的潮流在砥砺前行中奔涌,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报告举旗定向、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催人奋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主题鲜明、催人奋进,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十五中人,我们应该深刻领会,把二十大报告中的精神实践到工作中来。
一、认真学习,把握二十大的教育领域精神。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对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十分重要。我国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口规模巨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首先,充分认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需要。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这就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其次,充分认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需要。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更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再其次,充分认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为坚持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人民性的核心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最后,充分认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需要。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通过充分发挥其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造就人才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领会实践,助推十五中低谷崛起。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永无止境、任重道远的奋进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
十五中目前的发展,应该也是全体教师的奋进阶段,需要广大教师的披荆斩棘,齐心协力。
1.实践精神,拥有爱业的教育情怀。
教育需要一种情怀。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牵引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教师无论走到哪里,心中总有一份牵挂,牵挂着自己的课堂、学生,牵挂着学校里的一草一木。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视教育如初恋的情人,爱护一辈子、守候一辈子、执手一辈子,不会朝三暮四,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育情怀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牵挂与守望。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最光辉、最古老的职业,也必须成为引领时代、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最与时俱进的职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争做一个具有教育情怀的新时代教师。
2.实践精神,拥有爱校的教育情怀。
十五中现在的发展,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学校的热爱。只有热爱才有动力,只有热爱才会有发展。把热爱学校辐射到热爱老师、热爱学校。
每个十五中就是一面旗帜,代表着十五中精神,现在学校的目标是打造“南城明珠、精品学府”,这个总目标的实现,还有一段距离要走,需要全体十五中人的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心中有学校,心中有工作,就会克服困难,迎难而上。